欢迎来到 建设资讯网!!
当前所在:首页 > 建设保险

廊坊:“花园城市”建设的探索实践

时间:2020-07-30 13:52:23 作者:佚名 来源: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

2

  廊坊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充分发挥京津“走廊”、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前沿的区位优势,把城市园林绿化作为打造一流城市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的重要载体,推动城市环境品质显著提升,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、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。

  廊坊市坚持规划引领,突出目标导向,高标准打造“月季名城”新名片,努力探索花园城市建设,初步形成了“一城一特色、一园一美景、一街一精品”的景观格局,城市环境进一步优化美化,为更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。

  突出规划引领,构建绿色网络新格局

  廊坊市积极对标京津雄园林绿化建设标准,从绿地系统规划到公园绿地、景观道路、重要节点等规划设计,坚持聘请国内一流团队和著名园林专家,高质量谋划各项规划设计方案。积极承担首都生态屏障的重大使命,确定了“三带三区四核构绿心、十横十纵七河织绿网、四季百园千景满绿城”的大尺度、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结构,做到与“京津雄生态规划一张图、生态建设一盘棋、生态保护一张网”,为建设花园城市提供科学指导。

3

  廊坊市“金秋花展”

  突出精品意识,打造高品质花园城市

  按照“300米见绿、500见园”要求,加快完善城市公园体系。新建牡丹园、丁香园、海棠园、紫薇园、荷花园等一批专项公园,在北部新区中心位置建成了丹凤公园、瑞丰公园等城市公园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,弥补了城区缺少大型综合性公园的空白。

  大力提升公园绿地品质,对文化公园、自然公园等进行改造提升,增加花卉品种和种植数量,丰富植物色彩和景观效果。打造花园景观道路,对连接大兴国际机场的艺术大道以及城区20多条主次干道进行景观提升,以银杏、国槐、法桐等高大乔木为背景,合理搭配樱花、海棠、月季等花灌木,形成了贯通城市东西的30里花海长廊,在西南环线道路交汇处建设月季雕塑,对沿街单位、高架桥增设花箱、种植立体花墙,打造花海、花林的道路景观。

  结合水系整治建设水系公园、引渠景观带等,通过道路、水系等景观连接,形成了串联成网、功能完善的绿道绿廊体系,初步形成以公园为核、游园为点、街道为轴、廊道为环、河渠为络的绿化格局。

4

  廊坊市艺术大道

  突出特色塑造,让花园城市惠及民生

  廊坊市把花园城市建设作为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,把色彩融入“花园城市”建设,使用以月季为主的花卉、彩叶植物装点公园、游园、道路,建设精品景观节点,连续多届举办月季节、郁金香展等,让月季走进市民生活,打造“月季名城”,塑造以绿为韵、以花为魂的城市风貌。鼓励建设花园社区、花园庭院,城区共种植170多个品种的月季,总量1000余万株、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。

  充分利用街头、街角空地及闲置土地,为老百姓量身打造特色游园120个、“口袋公园”80多个,把公园游园建到百姓身边,更好地美化环境、服务民生。

5
6

  廊坊市月季园

  突出新发展理念,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

  廊坊市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,新增城市绿地海绵体55万平米,对瑞丰公园、丹凤公园月季主展区采用雨水花园设计,建设自然下凹绿地、雨水收集系统、透水铺装,利用绿地渗透、蒸发、汇集、水质净化等作用,减少市政雨水管道的压力,缓解城市内涝,同时采用雾森系统,增加空气湿度。

  坚持适地适树、科学配置原则,选择月季、国槐等乡土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植物,特别是在道路绿化中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。针对园林季相变化和不同生境要求,发展雪松等常绿树种,加大宿根花卉和耐阴、攀缘、地被植物应用,既节约了养护成本,又提高了植物成活率,同时兼顾了景观效果。坚持“宏观标准统一、微观管理精细”,建立日常监管机制,建设智能化绿地浇灌系统,实施精细化管护,充分保证了绿地建设、管理品质。